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集群化發展是我國紡織產業的突出特征。目前,產業集群地區的企業總戶數超過20萬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6萬戶;產業集群地區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45%,集群經濟已成為紡織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集群地區紡織行業就業人數超過800萬人;紡織產業集群在穩增長、穩就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未來紡織行業要保持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產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步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紡織產業集群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打造一批數字化的世界級紡織產業集群。
數字經濟是暢通經濟循環、激活發展動能、增強經濟韌性的強勁引擎。數據顯示,84%的縣(市)明確提出將數字經濟作為未來轉型的主要方向。紡織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城鎮,占到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45%以上,聚集了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將集群發展融入區域數字化轉型,有助于化解轉型動力與能力不足的問題,具有更高效率。
當然,也要關注東數西算的政策機遇。集群發展、產業轉移在與傳統要素和市場需求變化相匹配的同時,也在與數據要素的匯聚、數據集群的發展相耦合。東數西算工程通過算力樞紐、數據中心集群的建設,能夠有力帶動中西部地區數字經濟相關產業的投資與發展。信息基礎設施的完善使得西部未來發展智能制造和數字經濟的基礎更加夯實。這賦予了西部更好承接中小企業轉移的能力和更高起點建設產業集群的可能。
具體而言,要強化頂層規劃與全面統籌,以產業集群數字化建設為重點,促進產業數字轉型與區域數字經濟協同發展。利用東數西算等政策機遇,進一步優化產業生產力布局。推動設立國家數字化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創新發展中心,強化公共服務能力。建立完善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行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生態聚合型平臺,引導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擴大數字化覆蓋面和滲透率。強化工業大數據開發與應用,推動產業全流程、全場景、全觸點、全生命周期的數據產品化與服務化。深耕產業場景,強化AI、VR等技術的創新應用,推進平臺化設計、精益管理、智能制造、網絡協同,發展服務型制造,打造柔性供應鏈。
要將產業發展融入區域重大發展戰略,推動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區域聯動、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要以現代化、數字化、低碳化的產業集群建設,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全面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