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是黨的二十大的重大部署,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路徑。國家工信部集群競賽正是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抓手,也是國內最高規格的產業集群競賽。
11月2日,工信部第三輪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名單結束公示,最終共20個集群入選“國家隊”,蘇州市、無錫市、南通市高端紡織集群上榜,這也是紡織產業集群首次入選。
江蘇是傳統紡織大省,其中蘇州、無錫、南通紡織產業最為集聚。蘇錫通高端紡織集群內,實現了“三個第一”,即產業規模總量全國第一、產業鏈完備度全國第一、龍頭企業數量全國第一。2021年,蘇錫通高端紡織集群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521億元,目前,集群已集聚紡織企業850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4184家,坐擁多個“第一”,也讓三地喊出了“向世界級紡織產業集群邁進”的更高目標。
經過幾年的深耕布局,江蘇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總數達到10個,居全國第一。江蘇省工信廳副廳長徐軍認為,江蘇集群培育經驗歸納起來有四點:堅定世界級水平建設目標,強化卓越產業鏈建設,創新產業鏈培育機制,全力優化政策配套資源。目前江蘇省超百億元工業企業148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達89家和285家。培育集群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在高端紡織集群組建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制造業創新中心,并在其他11個集群中布局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的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一言以蔽之,多措并舉打造各方資源“孵化池”,孕育更多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最終匯成一片片“產業森林”。
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指地理相鄰的大量企業、機構通過相互合作與交流共生形成的產業組織形態,被認為是產業分工深化和集聚發展的高級形式,也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標志。
自2019年啟動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作以來,工信部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被認為是國內最高規格的產業集群競賽,通過競賽將最終確定重點支持集群名單。目前已組織開展3輪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其中25個集群在前兩輪集群決賽中勝出。能在這場高手云集的對決中脫穎而出,代表著國內產業集群的最高水準。
針對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后續工信部將實施專項發展行動、支持集群內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強化政府投資基金支持等舉措,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對入圍的產業集群提升集聚度,打好“國際賽”。
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的背后是大量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支撐。今年9月,工信部發布《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提出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主導產業聚焦、優勢特色突出、資源要素匯聚、協作網絡高效、治理服務完善,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
《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
《辦法》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立足做強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主導產業,明確了六大培育重點工作:
一是提升集群主導產業優勢。精準定位集群主導產業,暢通集群協作網絡,增強專業化配套能力,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加強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
二是激發集群創新活力。支持集群建設各類創新設施,開展主導產業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共性技術產學研協同創新,強化知識產權運用和標準研制。
三是推進集群數字化升級。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集群數字化管理水平,引導集群企業運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及評測指標,提高數字化轉型水平。
四是加快集群綠色低碳轉型。優化集群能源消費結構,推廣清潔能源應用,開展節能改造和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強化資源綜合利用與污染防治。
五是深化集群開放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人才、技術、資本、資源等合作,深度參與國際合作交流并建立風險防控機制。
六是提升集群治理和服務能力。加強集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集群治理機制,強化中小企業合法權益保護,制定集群培育方案。同時,要求地方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要向中小企業傾斜各類惠企政策,加強對集群發展的引導和優秀經驗的總結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