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絲織造協會調研小組近日對安徽、江西的新興產業集群進行了調研,對當地長絲織造企業發展面臨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相關意見。
調研小組發現,今年企業的訂單情況相較去年有所好轉。企業普遍表示,織機可以滿負荷運轉,訂單數量充足,有的企業訂單可以排到8月中旬,同時庫存壓力也較小。
“企業運行平穩與重視產品開發、技術改造的工作密不可分。” 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王加毅指出,受訪企業在發展建設時充分吸取了傳統集群企業的建設經驗,在產品創新、技術裝備更新上采取了相應措施,有力促進了長絲織造產業的健康發展。
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面料的特色化、差異化、功能化、時尚化等重點方向,深耕細分領域,開發優質產品,開發新產品的手段越來越豐富。比如,安徽鴻美達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緊跟當前流行的馬面裙、國潮等流行趨勢,開發符合市場審美和需求的產品;旭騰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由原來做服裝、襪子轉型為做加彈、海島絲、仿棉等差別化產品。
調研小組在走訪中發現,大部分企業都配備了自動穿經機、結經機等自動化設備,整漿并系統的自動化程度也有所提高,織機的轉速可以達到每分鐘600-700次,永磁直驅電機、雙儲緯器等在織機上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各種先進設備的使用極大促進了企業的降本增效。
調研小組發現,多數新興集群能夠充分考慮當地發展條件,結合自身區位優勢及優勢條件,對當地的長絲織造企業提供高效服務,但在這個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
“各新興產業集群長絲織造產業建設雖取得一定進展,但尚未形成相互配套的上下游產業鏈,集群缺乏前端的化纖和后端的印染后整理企業。”王加毅表示,各集群均意向打通長絲織造的上下游產業鏈,引進前端化纖企業和后端的印染或成衣企業入駐園區,打造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實現全產業鏈的流通,提高產業的附加值。
“打通長絲織造全產業鏈對于集群增強產業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首先應把織造放在核心位置。長絲織造產業鏈的核心在于中間的織造環節,無論是前端的化纖還是后端的印染,都依賴織造環節的創新與應用。較強實力的織造環節能夠更好地吸引前后端產業的聚集與發展。” 王加毅提示。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調研組發現,部分地區的企業存在招工困難的情況。工人多來自周邊地區,企業缺乏熟練擋車工和青年職工。
針對該問題,王加毅建議:“有實力的企業能夠堅守‘三班三運轉’,即使做不到也要保證關鍵技術崗位三班三運轉,為員工成長和人才培養預留發展空間,并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聲明:本文的內容整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聯系刪除。